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鹰潭网 >> 县区动态 >> 信江区

信江新区:崛起中的智慧滨江水城

2019年05月30日 08:38    编辑:余亚男    新闻热线:0701-6690511

  这是一个关于新城崛起的故事。

  鹰潭以铁路闻名,被一代伟人邓小平赞誉“鹰潭是个好口子”。改革开放以来,隆隆的车轮托起鹰潭人民的前行梦想,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由昔日的江南小镇发展成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新城。然而,在信江北岸,却是一片农田、菜地与荒滩,常常会被无情洪涝卷走一切。信江南北的差异,简直是一边城市、一边农村;一边繁华、一边落后。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自2010年以来,信江北岸日渐成为鹰潭城市核心区,昔日荒滩成了今日“外滩”,城市格局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幅幅城市发展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龙虎山北路、信江北路、鹰东连接线、麒麟大道、余信贵大道、滨江路的“三纵三横”路网主干架构已经形成,十里滨江景观长廊、市民广场、信江生态公园等休闲场所全面对外开放,江西师专、鹰潭一中、鹰潭二中信江北校区、鹰潭十一小、信江幼儿园、铁路医院、高铁北站、信江智慧菜场等先后投入使用,恒大、御龙湾、中央公馆等城市建设项目如期竣工,项目累计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崛起中的信江新区,已经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市民首选的美丽宜居家园。

  我们共同见证了信江新区的奇迹巨变。尤其是近几年,信江新区以“学生赶考、农民双抢、战士亮剑”的拼博精神和“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的团队精神,按照鹰潭市委“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征地拆迁、招商繁荣、城市建管、民生保障、党的建设”五篇文章,努力达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自己满意”三个满意的结果,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滨江水城正在崛起。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共筑现代之城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10年1月成立信江新区管委会,管辖范围为原月湖区夏埠乡和原贵溪市志光镇、鸿塘镇的四个村委会组建的江北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38.42平方公里,共有10个村(居)委会、43个村小组,总人口约8万人。

  征地拆迁是信江新区的立区之本。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信江新区累计征收土地3万余亩,占全区总面积的80%,实现净地交付2.12万亩;征迁房屋3000余栋,拆迁面积达60余万平米,迁坟8000余座。

  特别是2017年7月开启“二次创业”,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协同作战,迅速掀起征迁工作新高潮,累计派出8个征迁工作组,占全区干部总数80%。他们比干劲,比吃苦,比效率,日夜奋战在征迁一线,完成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签订582栋、近22万平方米,拆除房屋432栋、近16万平方米,完成中央生态公园、石鼓渡储备地、滨江东路延伸段4154亩征地。

  今年,信江新区会继续在征迁工作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完成征收土地1120亩,征收房屋1062栋、用地清表约1300亩的任务,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还将有近6000亩土地需要清表。

  产城融合繁荣发展

  彰显魅力之城

  建设一座城市容易,如何集聚人气、繁荣发展,让这座城市吸引人、留住人,更是关键。

  近年来,信江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促进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18年累计引进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82.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教育文创、金融商贸、电子商务、烘焙等产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区财政收入由成立之初的500万元猛增至3.85亿元。今年,市委发出“大干项目年”的号令,信江新区全力做好贯彻落实,水系连通及景观提升工程、绿地科创城、华强方特、华章文化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总投资近百亿元。

  大力发展教育文创产业。全力打造“学在信江”的品牌,主动作为,形成基础教育、高中教育、特色教育、高等教育的全教育体系。辖区内现有江西师专、江西理工学院铜产业研究院、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在建)3所大中专院校,鹰潭一中、鹰潭二中信江北校区、鹰潭十一小等8所中小学,鹰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1所(在建),信江幼儿园、恒大幼儿园等9所幼儿教育园,王森国际西点咖啡培训学校、鹰潭雅言文化教育双创园等各类教育辅导培训机构近50余家,在校学生2.5万余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中央商务区为平台,全力引进金融、保险、商贸、财务等企业入驻。农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政银行、上饶银行、九江银行、江西银行相继入驻,中国人寿财险、平安财险、恒邦财险、华润燃气、元隆典当、鹰潭融世纪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信江民间融资登记中心、华鹰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相继落户;引入160余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商户入驻桂盛广场、鼎宏大厦等楼盘。如今的信江新区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的集聚区。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投入800万元打造鹰潭电商众创园,美团、饿了么、安哥拉红酒商城等平台型企业相继落户,入园企业达151家,入驻率达97%,实现就业460余人,年交易额超5亿元;鹰潭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也落户园区,获评鹰潭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

  大力发展烘焙产业。2018年4月,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鹰潭)中式糕点博览会暨首届中国桃酥节系列活动,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近8万人前来观展,在全国烘焙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成功获评“中国桃酥之乡”、“中国中式糕点之乡”称号;引进国内最强、最大的烘焙培训学校——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该校投资1亿元在信江新区开办高端烘焙类专业培训学校;目前,周塘烘焙小镇正在建设当中。

  外增颜值内修气质

  打造品质之城

  无论在城区还是在农村,信江新区的百姓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楼高了,景美了,生活更加美好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批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运而生:信江北大道升级改造、鹰西大桥竣工通车;信江雨污管网驳接工程、高铁北站景观提升工程;鹰潭四馆、信江新区水系连通及景观提升工程、新周塘中学等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中……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做到城市“颜值”和“气质”兼修,信江新区与山东泰华智慧集团、鹰潭电信合作,利用NB-loT技术完成全国首个商用NB-loT智慧路灯试点,辖区内1370盏LED路灯实现智能化控制。引入安徽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一把扫帚”扫城乡。创新管理机制,出台了信江新区城市管理1+N系列制度,推动网格化城市管理;坚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将园林绿化管养、市政维护统一委托市园林处、市市政公司管养,对违章建筑露头就打,坚决把违法建筑控制在萌芽阶段。近年来,制止各类违章建筑2000余起,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00余户(处),拆除面积26000平方米,全区未发生一起违规建房。

  以人为本履职为民

  遇见幸福之城

  民生无小事。信江新区在民生保障方面舍得花时间、注精力、投资金,切实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信江新区累计安排各类民生资金共计2.9亿元。为全区38个村小组共1.3万人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投入400余万元财政资金,对流洪、滨江、浮桥、娄家等7个社区的村改居工作及办公用房建设;信江社区养老服务、信江中医院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精准扶贫持续发力。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完成近年脱贫任务,并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开展“爱心助学”公益行动,筹集扶贫助学基金64万元,为67名孩子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由管委会全额出资40万元,对34户贫困户房屋进行维修加固。为建档立卡户住院报销600余人次,报销800多万元,实现脱贫99户252人。

  这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是情怀、是担当、更是庄重承诺。信江新区用心、用情、用力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民生温度”伸手可触,绘就一条不断上扬的“民生幸福曲线”。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激发活力之城

  党建,赋予信江新区灵魂与活力。

  近年来,信江新区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绩”和“龙头工程”,以构建“两区五带”党建格局为目标,突出政治建设,狠抓党建责任制落实,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创新党建载体,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全区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信江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基础强阵地。信江新区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和优秀青年选配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加大对滨江社区、流洪社区、周塘村等党建示范点投入、督导力度,形成“党建+烘焙”、“党建+乡村振兴”等“党建+”品牌。

  抓制度促落实。制定出台《信江新区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信江新区村(社区)和村(社区)干部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信江新区基层党建工作各层次责任主体责任清单》等系列规章制度,充分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及区直单位挂点联系村(社区)基层党建制度,抓好党内制度落实,加大督查问责力度。

  抓作风强素质。开展全区干部作风大转变教育整治活动,集中查找存在的各种不良作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区上下通过开展党工委书记谈心谈话、关怀感恩谈心家访、大调研大走访等活动,打造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的“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

  观照历史,不断回望才能看得真切。站在北极阁眺望信江北岸,可见信江新区跨越的一大步确实豪迈雄壮。毫无疑问,建设信江新区,是鹰潭城市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它将鹰潭推向更广阔的天地,犹如信江奔流而去,川流不息。(黄越)


  来源:鹰潭日报
相关新闻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179、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 技术支持:新法治报社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