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古城核心区内的五家簪花店因抢客源发生了激烈矛盾,鲤城区鲤中街道综治中心闻讯第一时间“吹哨”,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力量火速“报到”,协调店家签订规范经营协议,握手言和,一场因簪花引发的风波就此平息。
近年来,泉州市各级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石,以联动调解为路径,以智能科技为引擎,不断释放解纷“主阵地”治理动能,打造群众身边遇事可找、难题可解的“解忧驿站”,为平安泉州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筑牢矛盾化解“主阵地”
走进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惠安县综治中心,一楼引导受理区、二楼多元化解区、五楼指挥调度区在方寸之间科学分布、井然有序。
在二楼多元化解区,惠安县综治中心设有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10个服务窗口,还有惠女品牌调解室、诉讼纠纷调解室等12个行业性、专业性功能调解室,无论群众是咨询问题还是解决纠纷,都能在这里找到地方、找对人。
“泉州市各级综治中心按照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规范化’标准,强化部署推动、落实整改提升、凝聚多方力量,着力打造高效运转的实战化运行阵地。”泉州市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让群众在遇到行政争议时能更便捷、高效地寻求公正解决的途径,泉州市委编办联合泉州市司法局推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复议内设机构调整优化,入驻综治中心并设立行政复议窗口,行政复议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目前,泉州市已建成13个县级综治中心和163个乡级综治中心,其中13个县级综治中心共吸纳235个县直部门、35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入驻,会聚了869名部门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执业律师等专业力量,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主阵地”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畅通诉求响应“快车道”
综治中心不仅方便群众求助只进“一扇门”,还能统筹发挥部门优势,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015年,晋江市磁灶镇某企业与某科技公司的土地转让纠纷,因税费争议僵持十年,严重阻碍了两家企业的发展。今年年初,该企业负责人张某来到磁灶镇综治中心求助。
得知张某的诉求后,中心立即统筹协调法官、税务专家、金牌调解员开展联合调处。短短4个小时,调处团队就厘清了十年间的税务政策变迁,明确了双方诉求的法律边界,最终成功促成两家企业和解。
南安市按照“先行试点、梯次推进、全面规范、整体提升”工作思路构建实效化的调处模式;泉港区推行寿乡“多村联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惠安县持续打造“惠女调解”体系工程建设;安溪县打造铁观音文化与调解工作相融合的“吃茶话事”品牌;德化县创新运用“六单”事件闭环管理工作法……
通过部门力量的深度融合,泉州各地各级综治中心正通过筑牢源头防线、汇聚专业力量、攻坚疑难积案,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让“有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的第一选择。
构建高效治理“智慧网”
近日,家住南安的何女士遇到一起瑜伽课预付费退款纠纷,与健身机构协商未果后,她第一时间想到向综治中心求助。
“我在公众号上点了预约调解,想试试这些线上功能到底有没有用,没想到马上就有调解员联系我了。”何女士说。经过48小时“线上+线下”的同步调解,何女士与健身机构达成一致协议,纠纷顺利化解。
据了解,南安市研发了综治中心事件扫码上报和线上预约服务小程序,群众在扫描二维码后,即可随时随地上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事件,还能预约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实时查看办理进展,逐步实现矛盾化解从“最多跑一趟”到“一趟不用跑”的服务升级。
为充分释放综治中心的实战化效能,泉州市以建设“规范、便捷、联动、高效”的综治中心为目标,依托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化数据在各职能部门间互联互通、共享应用,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向智能化迈进。
洛江区依托城市数据管理大脑,集成解纷平台、智治系统、智能安防等模块,构建起“数据驱动、智能研判、精准处置”的智慧治理模式,为区域治理注入强大的智能动力。
德化县聚焦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的重点难点,借助相关模型构建“AI德网通精灵”。工作人员输入信息后,系统就能智能分析矛盾焦点等内容,精准匹配调解方案,跑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179、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 技术支持:新法治报社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