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鹰潭网 >> 红色天枰

七旬老人再婚后起纷争 多方联动巧解家事“疙瘩”

2025年07月23日 01:57    编辑:熊真    新闻热线:0701-669051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事纠纷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变成影响和谐的 “烦心事”。近日,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法院联合社区、司法所、妇联等多部门,成功化解一起因老人再婚引发的继承及共有物分割纠纷,用温情与法理守护了家庭的温度。

  迟来的缘分,藏着未料的纷争

  2011年,70岁的吴姨与同龄的陈伯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这份跨越晚年的相伴,起初有着清晰的约定:陈伯自愿为吴姨缴纳社会保险费,陈伯名下的房屋,吴姨可居住至百年,但产权归陈伯子女所有。一纸协议,为这段感情增添了几分安稳。

  2024年1月,陈伯卧病在床。期间,吴姨作为继母,与陈伯子女签订协议书:吴姨承诺收到继子女给付的3万元债务后,放弃对陈伯名下房屋的居住权。继子女免除吴姨的照顾责任,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治疗、照顾所需的费用。

  然而,2025年2月陈伯离世后,约定好的 “平静” 被打破。吴姨继续在房屋中居住,陈伯子女则认为应按协议执行,要求继母搬离。昔日的亲情羁绊,在房产居住权、3万元债务等问题上渐渐生出裂痕。社区多次上门调解,却始终无法让双方达成一致。

  多部门接力,在法与情中找平衡

  “他们会不会来闹事?我一个老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带着忐忑与无助,吴姨找到了区妇联,希望能得到保护。妇联第一时间联系余江法院,询问是否符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条件。

  法官很快见到了吴姨,耐心倾听她的诉求。了解到双方虽有争执,但并未出现家庭暴力风险,法官温和地解释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条件,同时细致地为她解读相关法律规定,让她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您别着急,纠纷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一起努力。” 法官的话,让吴姨稍稍安了心。

  为了从根源上化解矛盾,法官主动联系社区,详细了解陈伯子女的想法和家庭情况——原来,他们对3万元债务、抚恤金的分配、房屋居住权等事实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与吴姨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随后,法官又联合邓埠司法所,决定共同组织调解。

  各部门工作人员都没有放弃。从法理到情理,从争议焦点到解决方案,一次次沟通、一点点磨合,双方的态度渐渐软化,分歧也慢慢缩小。7月17日,在法院、社区、司法所、妇联的共同见证下,吴姨与陈伯子女终于解开了心结。他们就3万元债务的处理、抚恤金的分配比例、房屋居住权的安排等所有争议达成一致,郑重地在调解协议上签下了名字。

  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余江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余江法院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让法官、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力量拧成一股绳,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法理相融、情理兼顾的方式,推动矛盾就地化解、源头化解,既为群众省下了维权成本,也避免了 “打官司伤和气” 的尴尬,用法治力量为社会和谐稳定添砖加瓦。

  下一步,余江法院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让更多家事纠纷在 “家门口” 得到温暖化解,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家庭。


  来源: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法院
相关新闻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179、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 技术支持:新法治报社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