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鹰潭网 >> 县区动态 >> 龙虎山景区

鹰潭龙虎山护林员肖冬样将中华秋沙鸭当“孩子”守护十年

2017年08月18日 09:20    编辑:余亚男    新闻热线:0701-6690511

    春夏护林,秋冬护鸟,肖冬样一干就是十年。

    自2007年鹰潭龙虎山泸溪河首次发现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身影,护林员肖东样成为中华秋沙鸭的“守护神”。

    十年来,他自费购买相机,忍受独处深山的孤寂,午饭经常是啃着随身携带的泡饼,背着一个水壶一走就是一天;十年如一日,他坚持拍摄并写下观察日记,详细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来去时间、数量以及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拍摄了10万多张照片、5000多G视频,形成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肖冬样在隐藏点观察秋沙鸭

可爱美丽的中华秋沙鸭

    濒危物种现身 他担起巡护重任

    8月11日上午,新法制报记者来到了肖冬样的家乡——鹰潭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桂洲村。

    闻悉有客来,肖冬样早早地在村口迎接,热情快步地将记者领进门。

    肖冬样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言语间尽显朴实真诚。肖冬样出生于1968年,2004年加入鹰潭龙虎山风景区森林护林员队伍,至今已有13个年头,熟悉他的人都习惯称他“老肖”。

    他的家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所建的两层小楼,家里的摆设也很简单。片刻小歇,肖冬样将记者带上二楼,打开电脑翻看过往的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视频,开始讲述他与山林鸟类的点滴故事。

    2007年11月,龙虎山泸溪河首次发现国际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的身影后,老肖开始巡护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数量比扬子鳄还少的国际濒危动物。目前,全球仅存不到1000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中华秋沙鸭之所以在龙虎山越冬,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关。

    龙虎山风景区位于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这里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有着“天然氧吧”的美誉,森林面积28.5万亩。它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在发现中华秋沙鸭后,鹰潭当地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于2008年初划定1800公顷的保护区。

    也是从那时起,巡护秋沙鸭的任务落在了老肖身上。

    自费订杂志买相机记录秋沙鸭

    起初,老肖对秋沙鸭一无所知。在接到巡护任务后,老肖上网查阅了大量与秋沙鸭有关的资料,自费订阅了鸟类保护类杂志,自学专业知识。

    为了更好地记录下中华秋沙鸭生活规律和习性,老肖还自费购买了一部相机和一个望远镜,不厌其烦地向前来进行科研的专家、教授请教,了解中华秋沙鸭的生活规律。

    巡护的路途很遥远——老肖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起床,骑半个小时电动车,换乘竹筏,再沿着铁路走30分钟,然后穿越山林才能找到秋沙鸭栖息点。

    秋沙鸭的警惕性十分高,很难近距离观察。为了详细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活动情况,肖冬样事先布置了好几个隐藏地点,提前潜伏在河岸边,用望远镜远远观察。其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稍有动静秋沙鸭就会飞走。每次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或者雪天,工作难度就更大。

    从老肖给记者展示的照片视频可以看出,秋沙鸭时而浮游追逐、卿卿我我,时而登上焦岩、左顾右盼,尽享它们闲适的生活。老肖告诉记者,他没空欣赏这些美丽画面,每次都是忙着拍摄、记录。对他来说,这些小精灵的一举一动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有一次,老肖走到龙虎竹筏码头的桥上,看到天上有一只猛禽俯冲下来想要抓一只秋沙鸭,秋沙鸭从10多米的高空直接钻到水里去了。当时老肖心情非常紧张,后来看到猛禽飞走了,没有伤害到秋沙鸭,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起初,肖冬样的妻子杨细菊不理解丈夫的行为。据杨细菊介绍,老肖几乎每天要巡山8小时,中午经常是啃着随身携带的泡饼充饥,背着一个水壶一走就是一天,“实际上,他的工作并没有人监督”。

    工作没有人监督,全靠自己的责任心。用老肖的话说,他习惯把中华秋沙鸭叫作“我家的鸭子”,只要等来了秋沙鸭,那是绝不会去打扰它们的,一定要等到它们玩尽兴回了巢,老肖才会收拾行囊回家。

    回到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记录下的视频输入到电脑里,并把一些有趣的记录传给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和大家一起分享秋沙鸭带来的快乐。

    十年拍摄十万张照片5000G视频

    正是老肖的持续观察记录,让大家得知,每年10月底中华秋沙鸭分批从北方来到龙虎山,次年4月初飞回北方,筑巢于河流两岸林间树洞中。据统计,这些年每年来龙虎山越冬的中华秋沙鸭数量有70只左右,多时可达上百只。

    老肖称,十年来,一开始把中华秋沙鸭当成工作来巡护,后来和它们成了朋友,再后来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小孩”。

    现在,杨细菊每天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和肖冬样一起欣赏秋沙鸭的照片。“这全是他拍的。你看看,这是捕鱼的,这是嬉戏的……这些都很漂亮。”杨细菊忍不住向记者展示她手机里的照片。

    上清镇党委书记赵俊波表示,十年来,老肖坚持写观察日记,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中华秋沙鸭的来去时间、数量以及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形成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给国内众多专家提供了科研素材。

    在这10年里,肖冬样为他的“孩子们”拍摄了10万多张照片、5000多G视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里便是我的家,与青山秀水为伍,和中华秋沙鸭们为伴。”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护林

    除了秋冬季节护鸟,肖冬样还担负着春夏护林的任务。

    每天8时30分,老肖准时从家里出发,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沿着铺设在山林间鹰厦铁路线步行两三公里,蜿蜒进入山林深处,沿途除了铁路两侧的山岭与溪流外,只剩迎面偶遇的铁路清洁员能说上一两句话。

    老肖告诉记者,每个护林员一天要巡山8小时,路线都是各自所管辖的片区。春夏秋冬,不论是晴雨都是如此,有时为了护林需要,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出发。“能坚持下来的人比较少。”肖冬样对新法制报记者说。

    一个水壶、一把砍柴刀、一把灭火扫帚是他巡山护林的行头。他有时要走下铁路,沿着陡峭的石梯下至泸溪河边,观察水情;有时要独撑竹筏,在沙石遍布的河道上查看情况;有时还要进入山林深处,细心观察每棵树木是否有恙。

    面对美丽的山景,老肖无暇欣赏,因为巡山的路上,危险无处不在。

    老肖告诉记者,雨天路滑,山路又崎岖陡峭,一不小心就会摔跤,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而林区内,人迹罕至,护林员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呼救都很有可能无人应;并且有些森林保护区内尚有一些蛇类、野猪出没,虽然有柴刀防身,但意外是无法预料的。

    在巡护过程中,老肖常在圣井山的溪涧边,看到生火后留下的木炭和食品垃圾。据老肖了解,夏天常有一些市民来此烧烤、野炊,这些垃圾和烧过的木头应该是他们留下的。

    看着丢弃在石缝中的食品垃圾,老肖皱着眉头说道:“林区内的火灾往往就是这样的微小因素造成的。”由于森林火灾不可预测,人们只能尽可能地减少起火的因素,护林员被火烧伤、烫伤都在所难免,老肖的耳后就有一处在救火时被烧伤的伤痕。

    因此,肖冬样常对进山人员和车辆进行记录,尤其是清明节前后,他反复叮嘱祭祖人员要小心用火。

    赵俊波说,十年来,肖冬样总是背着巡山护林的行头,每天徒步行走七八个小时,野外巡逻又脏又累,很多人干了没多久就会选择离开,可肖冬样从没半句怨言,由于工作出色,很快担任了护林队长。

    春夏护林,秋冬护鸟。由于多年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肖冬样先后被评为“上清镇政府先进工作个人”、“鹰潭市义务消防先进个人”、“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成功当选年度十大感动鹰潭人物。

    【对话】“我累并快乐着”

    新法制报:巡护中华秋沙鸭又苦又累,是什么让您坚持了十年?

    肖冬样:虽然护林员的工作总是与孤独、寂寞相伴,但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快乐——每当看见中华秋沙鸭在水里欢快地嬉戏,我累并快乐着。再苦再累的事总要有人去做,为了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牺牲一点自我又有何不可?

    新法制报:有没有考虑过换别的工作?

    肖冬样:没考虑过,保护中华秋沙鸭已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骨髓,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将我了解中华秋沙鸭的一切向群众宣传,让更多的人投入秋沙鸭的保护工作中来。

    新法制报:对于守护的中华秋沙鸭,你还有哪些期许?

    肖冬样:希望中华秋收鸭每年都在我们这里越冬,而且还逐年增加,最好来这里繁殖。希望龙虎山生态越来越好,秋沙鸭能和人类和谐相处,就像鸽子一样飞到我们的肩上,歇在我们的手上和我们玩耍。

    ◎文/图 首席记者付强 实习生万箫


  来源:新法制报
相关新闻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179、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 技术支持:新法治报社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